当前位置:首页 > 3文化政策与资讯 (www.gov.cn) > 正文

认老榆树当干妈都用什么,认榆树当干妈有什么讲究么

摘要: 缘起:为什么选择老榆树作为干妈?在中国广袤的乡村与城镇边缘,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一棵苍劲的老榆树下,一家老小郑重其事地摆上供品...

缘起:为什么选择老榆树作为干妈?

在中国广袤的乡村与城镇边缘,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一棵苍劲的老榆树下,一家老小郑重其事地摆上供品,焚香叩拜,口中念念有词。这不是普通的祭拜,而是一场特殊的认亲仪式——认老榆树作干妈。

选择老榆树而非其他树木,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逻辑。榆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"家树"之称,《齐民要术》中记载"榆木坚韧,可制家具,叶可食,皮入药",体现了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。更重要的是,榆树的"榆"与"余"同音,象征着丰裕有余,寄托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。

那些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风雨的老榆树,更是被视作积累了天地灵气的长者,具备了充当"干妈"的资格。

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树木崇拜传统。《山海经》中就有祭祀社树的记载,而认树为亲的习俗在华北、东北地区尤为盛行。当家中幼儿体弱多病,或八字与父母相冲时,长辈便会为孩子寻找一棵古树认作干亲,相信这样能够借助树木的生命力庇佑孩子健康成长。老榆树因其长寿、坚韧的特性,自然成为首选。

从现代视角看,这一行为不仅是一种民俗信仰,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建立情感连接的深层需求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类天生具有与自然建立情感联系的本能,这种联系被称为"亲生命性"。认老榆树作干妈,恰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,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社会中,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与自然建立纽带的方式。

实践:如何认老榆树作干妈?

认老榆树作干妈的仪式虽因地而异,但大都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环节:

首先是择树。并非所有老榆树都适合认作干妈,需要选择枝繁叶茂、形态端庄的古树。通常由家中长辈先行考察,有时还会请风水先生指点,找到那棵"有缘"的树木。选定之后,需连续三日前往树下观察,若三日內家中无异常情况,便可确定认亲。

接下来是备礼。传统上需要准备三牲(鸡、鱼、肉)、五果(苹果、橙子等吉祥水果)、香烛纸钱以及红丝线。现代简化版则多为水果、点心加上红布条。特别重要的是要准备一份"认亲帖",写上孩子的生辰八字和认亲誓词。

仪式当日,全家需沐浴更衣,着整洁衣物前往树下。先将红布系于树干,象征缔结亲缘。然后摆上供品,点燃香烛,由家长带领孩子行三跪九叩之礼。诵读认亲帖时,需明确表达"愿认此树为干妈,祈求庇佑健康成长"的意愿。最后将红丝线系在孩子手腕上,完成认亲仪式。

认亲之后,每年需在特定时节(如孩子生日、春节或树木生日)前往探望"干妈",擦拭树干、修剪枝叶、添土施肥,保持与"干妈"的亲情联系。有趣的是,许多被认作干妈的老榆树确实会受到当地人的特别爱护,甚至自发形成保护共识,这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古树名木的作用。

这一古老习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。越来越多城市人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,认树为亲不再仅仅是迷信行为,更成为一种生态伦理的实践。通过仪式性的亲情联结,人们得以重新思考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,建立更加和谐的生态观念。下次当你遇见一棵苍劲的老榆树,不妨驻足片刻,也许它正默默地守护着某个孩子的成长,履行着"干妈"的神圣职责。